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寻访皖美青年|汪成超:乡村创业的“新歙县人”
发布时间:2025-08-19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暑期伊始,受新安江涨水影响,歙县深渡镇绵潭村沿岸的道路被淹,“当·绵潭”咖啡馆也随之进入淡季。“95后”主理人汪成超却并未因此停歇。他利用这段时间,专注于梳理绵潭村的资源要素,包括系统性地摸排村里的闲置资产、闲置农田等情况,并积极联络在外发展的乡贤和年轻人,为乡村未来的运营积累信息和资源。当夜幕降临,村咖歇业,他会把村里对农文旅融合、乡村发展感兴趣的年轻人召集到咖啡馆,探讨绵潭村乡村振兴的运营策略,彼此加油鼓劲。

  一年前,来自浙江衢州的汪成超第一次踏足歙县便被这里深厚的徽州古韵所震撼:新安江山水画廊的碧水蜿蜒、徽派建筑独特的马头墙、渔梁坝流淌的千年水韵以及街头巷尾弥漫的歙砚墨香等。他说,这座徽文化发源地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与质朴的生活气息深深地吸引了他。

  很快,他和所在的杭州乡信团队在歙县开启了第一个落地的创业项目——北岸镇瞻淇村的整村运营,致力于打造“瞻淇鱼灯”IP,深入挖掘、复刻瞻淇村的文化历史底蕴及其背后的故事,推动该村的产业发展及农文旅融合。仅仅几个月,汪成超的身份悄然改变,从最初的来访者转变为这里的建设者,工作与生活均深度融入当地,并自称“新歙县人”。在歙县创业和生活的亲身经历,让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超出了最初的欣赏,一步步向着乡村守护者的角色转变。

  4月8日,汪成超和团队在歙县的第二个创业项目——“当·绵潭”咖啡馆正式营业。“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说没有想到在乡村竟然能找到这么时尚出片的村咖”。为了得到这样的评价,汪成超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咖啡馆的整体设计到室内软装,处处细节均体现了他的用心。

  “当·绵潭”咖啡馆是汪成超在绵潭村创业发展的支点,他对咖啡馆的未来有着清晰的构想。他提出了“来绵潭‘当·绵潭’”和“不来绵潭,万事绵潭”的宣传语。通过深化“在地化”体验,让咖啡馆成为绵潭村一张鲜活的名片。他结合绵潭村作为“三潭枇杷”主产地的特色,计划研发如“枇杷花拿铁”等季节性限定饮品,同步开发融合绵潭枇杷和绵潭戏曲的888集团官网入口周边文创产品,如特色杯套、明信片、小饰品等。咖啡馆二楼的空间也将被他纳入“空间活化”计划,在其角落设立书吧,让客人一边阅读一边戴上耳机聆听新安江上的船桨声、村民的采茶山歌等,沉浸式感受绵潭村的独特氛围。为了发挥咖啡馆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他计划推出“咖啡+漫享生活”咖啡师一日体验活动,吸引对咖啡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深度参与。“通过咖啡这一媒介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游客在村咖体验‘漫享生活’的节奏。”汪成超说。

  如何让整个绵潭村焕发新的生机?汪成超心中也有一个以整村运营为蓝图的规划。这幅蓝图的核心,是绵潭村独具特色的百年戏曲文化,他决心将其打造为村庄的核心IP。围绕着核心IP,他对村庄的配套设施进行了构想:计划开发房车营地,修缮活化王家井,建设绵潭小剧场,提升具有历史感的将军埠,打造亲近自然的乡村营地,优化新安江观景台以及引入或改造具有徽州风情的民俗酒店等。

  在具体的运营思路上,汪成超强调要善用互联网平台的力量。他打算充分利用美团、携程、抖音等电商平台所拥有的“大库存”场景,建立起常态化承接散客的能力。目标是设计出适合不同季节的旅游产品组合,希望未来能与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游船线路产品实现联动,形成强大的客源吸引和接待能力。

  采访中,汪成超对年轻人在乡村创业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年轻人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以新的视角重新发现和诠释乡村的价值,并且更懂得如何利用年轻人聚集的自媒体平台进行有效传播,迅速提升乡村的知名度。此外,年轻人掌握的新技能,如直播带货,可以直接服务于乡村,帮助销售乡村优质土特产,切实为村民拓宽销售渠道等。而令他感到兴奋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他一样正怀揣梦想成为链接城乡、赋能乡村的媒介……